首頁>檢索頁>當前

以教育數字化構建全省教育高質量發展新格局

發布時間:2025-06-13 作者:申紅興 來源:中國教育新聞網-《中國民族教育》

近日,世界數字教育大會在武漢召開,此次大會主題為“教育發展與變革:智能時代”,呼吁共同推進智能時代的教育發展與變革。習近平總書記在去年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,深入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,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受益面,提升終身學習公共服務水平。教育部部長懷進鵬在今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強調,要加強前瞻布局,聚焦“人工智能+教育”。近年來,青海省委、省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強國、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論述,以教育數字化作為破解高原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“金鑰匙”。青海省在教育部的關心和支持下,先后兩次被列為全國教育數字化試點省份,構建“高位統籌、全域協同、分層突破”的發展格局,探索出一條具有西部高原特色的教育數字化轉型之路。

高位擘畫,以“四抓”機制筑牢教育數字化戰略根基

青海地處青藏高原腹地,地廣人稀、民族多元、教育資源分散。面對優質教育資源短缺、城鄉教育差距顯著等現實挑戰,青海省委、省政府將教育數字化納入全省教育強省建設規劃綱要,形成“四抓”工作機制,為教育數字化發展注入強勁動能。

抓規劃引領,強化戰略布局。青海省委、省政府堅持高位推動,將教育數字化作為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核心引擎,省政府主要領導親自部署,將教育數字化列為“一把手”工程,在深入調研全省教育發展現狀基礎上,由省教育廳聯合省委網信辦、省發改委和省財政廳六部門科學制定《青海省關于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發展的實施意見》,構建“省級統籌、市州協同、縣區落地”的三級聯動機制,省級負責頂層設計、標準制定和重大項目審批;市州層面建立“一市一策”推進方案,重點協調資源配置和跨區域協作;縣區層面具體推進校園網絡升級、智慧教室改造等23項基礎工程。明確構建“1+6+N”數字教育發展體系,即以1個省級智慧教育平臺為樞紐,系統推進智慧教育平臺深度應用、人工智能融合創新、數字素養提升等6大專項行動,分區域打造N個智慧教育試點區和示范校。同時,健全完善推進機制和投入機制,將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納入履行教育職責評價重要內容,實行月調度、季通報、年評估的閉環管理,統籌中央、省級及各地現有資金渠道,充分利用對口援青、東西部協作及引導社會資本投入等方式,優化財政教育支出結構,強化教育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、購買優質教育資源服務等經費保障。利用市場融資等多種渠道,引導社會資本支持教育數字化發展。

抓隊伍賦能,鍛造專業力量。多力并舉全力鍛造堪當重任的高素質干部隊伍。省教育廳黨組成立教育數字化工作領導小組,凝聚全省教育系統合力,以“一盤棋”思維統籌全局,強化組織領導與協同機制,確保項目落地見效。組建由國內權威專家和本土業務骨干構成的教育數字化專家委員會,設立政策規劃、基礎教育、職業教育、高等教育及網絡安全5個專項工作組,開辟“智囊服務”新賽道,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。同時,靶向實施局長(校長)數字化領導力、教師數字化教學能力和人工智能種子教師等7類培訓(表1),建立“專家型+骨干型+勝任型”人才梯隊。雙軌并行,既筑牢“指揮中樞”保障執行效能,又鍛造“專業尖兵”賦能創新突破,為教育強省建設夯實人才根基、激蕩發展活力。

抓應用驅動,深化場景創新。以國家智慧教育平臺為核心,聚焦課堂教學、教育治理、資源共享等核心場景,創新開展“全域應用試點活動年(表2)”,確定5項重點任務,組織10項專項活動,推廣“雙師課堂+AI學伴”等模式,全省國家智慧教育平臺師生訪問量居全國前列,3個案例入選國家級創新應用典型案例(表3)。2025年,青海又將通過系統部署8項深化應用活動(表4),將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應用深度融入教學全鏈條,構建多維應用場景體系。其中,創新打造“智教先鋒隊”送教送培模式,選拔教學一線善用智慧教育平臺的骨干教師、校長及教研員,深入教育基礎薄弱地開展巡回指導培訓,通過課堂示范、案例剖析、經驗共享等方式,推動國家智慧教育平臺資源深度融入教學實踐,全面提升基層教師數字化教學能力;系統構建“1+1+1”全鏈式教育幫扶機制,依托東西部協作資源,建立援助地區、受援地區與輻射地區跨區域聯動模式,圍繞課程共建、教研共享、師資共培等領域開展協同幫扶,形成發達地區經驗傳導、受援地區實踐轉化、周邊區域輻射帶動的全鏈條發展格局,為高原民族地區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注入創新動能。

抓試點示范,激活全域生態。按照“東部引領、環湖協同、青南補短”的區域發展戰略,以分區域、分階段、分步走為實施路徑,每3年一周期開展智慧教育試點區和智慧校園示范校遴選建設。玉樹州治多縣等3縣區和三江源民族中學等15所學校成為首批智慧教育試點區和智慧校園示范校(表5)。玉樹州治多縣等32個偏遠縣區利用國家平臺開展“雙師課堂+AI學伴”融合教學,編織教育經緯,覆蓋全省73%的師生;西寧城中區融合“小中老師”“小中同學”“小中爸爸”三大數字智能角色和國家平臺應用,繪制個性化成長圖譜,惠及師生和家長近6萬名;城東區曉泉小學和城北區朝陽學校將國家平臺資源融匯AI虛擬“小博士”和AI英語口語助教,以游戲化教學破譯知識密碼、跨越地域鴻溝;城西區桃李小學深度運用國家平臺資源與場景,打造“平臺智庫+本土化+跨學科”的云端生態課程體系,與東部地區名師共探三江源生態密碼。

全域協同,以“1+6+N”體系重塑高原教育新生態

青海立足省情,構建“1+6+N”數字教育發展體系,搭建“平臺筑基—行動賦能—節點突破”的立體化推進框架,著力破解教育優質資源不足、區域發展不均衡等難題,推動教育數字化從“單點突破”向“全域融合”升級,為高原教育現代化發展提供強勁動能。

“1”個平臺筑基,打通教育數字化“大動脈”。立足教育現代化發展需求,聚力打造“1個省級智慧教育平臺”核心工程,著力構建縱向貫通省、市(州)、縣(區)三級教育數據網絡,橫向融通基礎教育、職業教育、高等教育、終身教育的立體化數字教育生態。平臺建設嚴格遵循“統籌規劃、分步實施”原則,2025年完成一期工程主體框架搭建,“十五五”期間持續推進功能迭代和服務升級,重點開發智能助教系統、學情診斷中心、教育資源圖譜等核心模塊,實現教育管理“一網通辦”、優質資源“一鍵觸達”、教學數據“一屏統覽”的創新格局。通過對接國家智慧教育平臺資源庫,整合優質課程資源,深度開發具有青海特色的思政教學資源、高原生態教育等專題資源,建立“國家資源普惠共享、地方資源精準供給、援建資源融合創新”的三級資源供給體系。平臺建成后將支撐全省教師開展線上線下融合教學,有效破解教育數字化“最后一公里”難題,為民族地區教育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。

“6”大行動賦能,構建數字化轉型“動力鏈”。智慧教育平臺應用深化行動:“省級定標準、市州推案例、學校創模式”,推進跨區域協同備課和名校幫扶,構建云端教研共同體,形成“名校帶弱校、名師帶普師”的幫扶體系。人工智能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行動:基礎教育聚焦各學科教學質量差異,利用人工智能強化數理基礎,助力各學科優質均衡發展;職業教育打造“人工智能+生態產業”實訓基地;高等教育依托青海大學算力中心推進學科交叉創新融合。創新實踐應用水平提升行動:探索個人學習終端與小班化教學模式,實現數據驅動精準教學。提煉優秀經驗案例,推廣可復制模式。強化職業教育數智賦能,支持高校培育人工智能重點實驗室,青海開放大學構建終身教育體系,推進學分銀行、老年教育服務。師生數字素養提升行動:構建職前職后全周期培養體系,將數字素養納入師范生培養方案和教師考評指標。開展教學能力認證和數字化創新大賽,形成“以評促用、以賽促學”機制,引導各校培育一批教育數字化應用帶頭人。數字化基礎環境優化行動:推進“千兆到校、百兆到班”的全網絡覆蓋,分批次開展智慧校園建設,建立“設備更新+終端配備+空間重構”改造路徑,按周期建設示范校,形成可復制的建設標準和管理規范。綠色發展網絡空間構建行動:構建三級網絡安全防護體系,建立教育數據分類分級管理制度。開展“清朗校園”專項整治,完善輿情監測響應機制。將網絡文明教育融入思政體系,筑牢數字化發展的安全屏障。

“N”個節點突破,打造特色發展“增長極”。因地制宜推進區域創新。東部地區(西寧、海東)重點探索應用人工智能、大數據等新質生產力賦能學校發展和教師專業成長,推進數字技術在學校教育管理中的深度應用,探索大規模因材施教、創新性與個性化教學,為全省教育數字化發揮示范帶動作用。環湖地區(海南、海北)重點利用對口支援、東西部協作機制引入省外優質數字教育資源,持續擴大優質數字教育資源覆蓋面,推動數字技術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,以數字化手段有效提升教、學、研、管、評的質量。青南地區(玉樹、果洛、黃南)重點通過一校帶多校、集團化辦學、名師工作室等途徑,借助數字化優勢推動省域內學校優質教育教學資源與薄弱學校共享,彌補區域、城鄉、校際、群體間教育差距,數字賦能教育治理與服務成效顯著,更好滿足群眾“上好學”的需求。多元協同推進重點項目集群建設,扎實推動14個省級重點項目落地(表6),2025年率先啟動智慧教育平臺升級、教育融媒體基地建設等基礎工程,“十五五”期間逐步實施教育數字化預測系統、數字教育監測中心等戰略項目。建立項目動態管理機制,實行“建設標準清單化、實施進度節點化、質量管控閉環化”的管理模式。

分層躍升,以“省域統籌+市州特色”激活發展新動能

青海堅持“全省一盤棋、分層抓落實”,推動省級規劃與市州實踐同頻共振,構建起具有青海特色的教育數字化發展矩陣。省級層面落實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部署,出臺《青海教育數字化發展規劃(2024—2028年)》,錨定“綠色集約、普惠便捷、安全可靠”發展目標,聚焦推進教育教學數字化轉型、數據要素賦能教育治理和人工智能賦能教育等8項主要任務,系統部署智慧教育新基建、教育大數據中心等18個重點建設項目(表7)。規劃立足全省2642所各級各類學校、7.8萬名各學段專任教師和129萬名在校生的實際需求,重點實施“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”“教育智慧共享網絡”“教育治理決策綜合服務大數據平臺”等基礎工程,打造覆蓋全省8個市州、45個縣區的教育智慧網絡體系,實現“千兆到校、百兆到班”的網絡支撐能力。創新構建“青海云校與教研系統”,通過100所學校、2000個遠程教學班實現優質課程全域共享。同步推進“學生綜合素質評價”“智能化考試與精準教學系統”建設,依托全省3750個標準化考場和智能分析平臺,形成覆蓋128萬名學生的全過程教育質量監測體系。啟動教育數據動態監測工程,建成省級教育數據中臺和智能決策系統,實現學籍管理、控輟保學、教育質量等9類核心數據實時歸集與智能預警,推動教育治理由經驗驅動向數據賦能轉變。

市州層面對標省級整體教育數字化發展規劃,立足區域特色實施差異化發展路徑。西寧市建設教育專網100%覆蓋,同步建設教育大數據基座,推廣“四名”(名師、名家、名校、名課)資源。海東市重點推進329所學?;A設施升級、資源數字化、師生數字素養提升,建成5所智慧示范校。海南州完善教育專網覆蓋54校,計劃建成7所州級智慧校園示范校。海西州以“1143”(1套機制,1類基礎設施,教學、評價、教研和管理4個教育場景,智慧心理、體育、廚房3大領域)體系推進10所智慧校園、15所智慧體育、21所智慧廚房示范校建設。海北州建設10所智慧校園示范校、6間AI智慧教室和“紅色基因+數字思政”教學案例庫82個,創新智慧課堂與虛擬教研模式。玉樹州建設智慧教室覆蓋城區100%、鄉村80%以上學校,AI教學工具覆蓋50%課堂。果洛州實現數字校園達標率100%,打造4所智慧校園示范校。黃南州推動教育專網建設,建成10所智慧校園示范校。

展望未來,以數字基因重塑高原教育新境界

青海教育數字化實踐證明,民族地區教育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“三個融合”——數字技術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、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現代教育治理體系相融合。展望未來,青海省將以“高原情懷錨定國家站位、數字基因重塑教育生態”為主線,實施三大攻堅行動。一是筑基強鏈工程。打造“云網端智”數字底座,利用大數據建模與智能數字人技術,構建教育治理“智慧大腦”,實現教學、管理、評價的全流程智能化重構。二是素養躍升工程。開展以國家平臺與學科融合的數字素養培訓和AI融合課程研發,培育跨界融合型教師隊伍,推動教學范式從“知識傳遞”向“能力建構”轉型。三是生態融合工程。深化教育援青機制,打造東西部教師AI教研聯合體,將高原瑰寶轉化為沉浸式數字課程,構建跨區域智慧教育共同體,讓高原教育數字化轉型經驗惠及更多民族地區。

教育數字化浪潮奔涌,高原教育新篇待書。青海省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“在推進青藏高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不斷取得新成就”的囑托,以數字技術重構教育公平之路、創新之路、質量之路,為民族地區教育現代化貢獻青海智慧,為加快建設教育強國書寫高原華章。

(作者系青海省教育廳黨組書記、廳長)

責任編輯:吳紹芬

0 0 0 0
分享到:

相關閱讀

最新發布
熱門標簽
點擊排行
熱點推薦

工信部備案號:京ICP備05071141號

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

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,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

Copyright@2000-2022 www.junhanjc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

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40號

国产精品无打码在线播放| 国产女精品视频在ktv| 精品久久人人妻人人做精品| 999久久久免费精品播放|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麻豆| 欧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|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狼人影院|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拍拍拍色欲| 国产精品1区2区|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精品| 99在线精品视频观看免费| 国产亚洲精品看片在线观看|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|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| 精品真实国产乱文在线|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专区| 四虎成人精品无码永久在线| 久久99热只有频精品8| 国产精品女人呻吟在线观看| 国产福利微拍精品一区二区| 国精品产露脸自拍|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最新| 久久精品人人槡人妻人人玩| 国产福利专区精品视频| 亚洲精品福利在线观看| 久久这里有精品视频| 国内精品福利在线视频| 999任你躁在线精品免费不卡| 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福利| 在线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| 国产精品扒开腿做爽爽爽视频|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观看| 精品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 | 国产精品视频白浆免费视频| 最新国产午夜精品视频不卡|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小说| 国产精品JIZZ在线观看老狼| 国产香蕉久久精品综合网| 久久精品视频大全|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av | 国产精品 羞羞答答在线|